彈指一揮間,進校已24年整,其中從2009年開始參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也已有11個年頭。常信院從2009年首次參賽至今一共獲得了一等獎16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5項,其中電子工程學院(含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一共獲得了一等獎8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6項,分別占全校獲獎數的50%、57.14%、40%。本人作為指導教師之一共獲得了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另外直接組織指揮了另外15個獲獎項目中的三分之二(其中含一等獎3項)。
一、一切都從2009年開始
下面一段圖文是2009年6月21日,也就是前往天津參加國賽前夜當時所記錄的半年準備工作情況總結。
2009.1.15教育部在高職高專網發布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項目技能大賽預報名的相關通知。閔院長隨即召集相關院系相關人員討論參加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4個項目技能大賽的可行性,陳必群陳述了我院參加“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與“3G基站建設維護及數據網組建”項目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2009.1.18陳必群召集胡遠望、陳國英老師討論了“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技能大賽的背景、意義、準備與實施等工作?;陔娮訉I尚無參加類似國家大賽的豐富經驗,商定寒假中相關教師必須對類似競賽的組織、競賽涉及的知識與技能、學生培訓與指導方法進行詳細了解與認真學習。
2009.2月初接閔院長通知我院獲準參加“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技能大賽,2009.2.18鄧院長對參加“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技能大賽提出了具體要求。
2009.2.21陳必群與胡遠望擬定了參加技能大賽準備工作的框架性工作進程。
2009.3.5胡遠望擬定了擬培訓參賽的15人學生大名單。商定3-4周內主要進行PROTEL原理圖繪制與PCB的測試與培訓工作,達到熟練程度。胡遠望4月中旬已經牽頭組織完成了與電子與電氣學院配套的PROTEL繪圖設計競賽。
2009.3.8陳必群接通知被聘成為教育部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技術組成員,開始參與樣題編制與項目競賽規程的編制及審核工作。
2009.3.10-3.11教育部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專家組成員、下設技術組常務副組長王衛平教授順道來校交流指導,與我院“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技能大賽項目”相關教師與學生進行了座談與指導。
2009.3.18陳必群參加了在天津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召開的“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工作會議”。會議審定了將發布的2個樣題,修訂了項目競賽規程,考察了競賽現場,對競賽準備工作擬定了具體進程與相關要求。
2009.3.23陳必群將從天津會議帶回的全部樣題與競賽規程資料,轉給胡遠望,并進行了解讀,要求胡遠望自己及組織學生進行樣題內容的試做。
2009.4.2閔院長就參賽的準備與學生培訓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與相關指導意見。
2009.4.14陳必群電話聯系了湖州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專業帶頭人肖立軍,了解了浙江省4.10號舉行的預選賽情況及該校參賽的具體情況和相關經驗。同日陳必群完成了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科技文化節中的子活動-2009電子設計與制作競賽全套文件資料的提交、審批與發布工作。至報名截止日為止共有6個隊報名參賽(15名隊員,指導教師5人)。按原定計劃此項工作5月15日結束。
2009.4.20陳必群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與該院電子系林訓超主任討論、交流并學習了參加本項技能大賽的準備工作。
2009.4.29接獲教育部下發的競賽相關正式文件,鄧院長再次提出了具體要求與工作指導意見。同日與王衛平教授進行了溝通,了解廣東省預選賽的具體情況,王教授對競賽中出現的問題給予了具體指導意見。
2009.4.30陳必群與胡遠望共同完成了競賽訓練器材采購申報與購置相關工作。同日要求蘇永剛打印全套競賽文件,與張峰、何越月5.1節間認真學習消化。
2009.5.5確定了擬進一步培訓參賽的12人學生大名單。蘇永剛(應韓056),張峰(微國064),何越月(微國063),張龍梅(微國064),周先文(應076),劉翔(應076),宋威(電075),姜同成(電075),張金君(電075),楊亮(應073),龍田戀(電073),朱海軍(應073)。同日落實完成了蘇永剛(應韓056)、張峰(微國064)兩名學生從原承擔其它項目到本技能競賽項目的劃轉。
2009.5.6競賽培訓專用場地SB318相關設備、網絡開通全部到位。
2009.5.7受訓學生開始進入 SB318,陳必群與胡遠望開始正常實施每日工作安排與指導工作。同日200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專家組在天津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召開工作會議,會議確認陳必群因本校有代表隊參加技能大賽而不能再參加技能大賽高職組“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技術組后續所有工作和活動。
2009.5.12陳必群向陳剛書記與秦益霖院長匯報了技能大賽的前期工作與后續計劃。
2009.5.13考慮到即將進行的報名與競賽培訓進程等因素,初步擬定蘇永剛(應韓056),張峰(微國064),何越月(微國063)為正選隊員,校內指導培訓教師團隊主要成員陳必群、胡遠望、陳國英、巫勝洪、王訊等,胡遠望、陳必群為主要指導教師。同日要求張峰(微國064)、何越月(微國063)兩人從5.14開始進入停課集訓。
2009.5.14已落實張峰與何越月的停課手續。
“電子產品設計及制作”項目技能大賽集訓階段工作計劃
周次 |
時間 |
計劃內容 |
指導老師 |
參訓學生 |
完成情況 |
10 |
4.30 |
1、胡遠望擬制競賽訓練器材采購申報清單,陳必群審核并協調購置相關工作; 2、胡遠望圈選學生大名單,摸清學生5.1后進入集中訓練可能存在問題 3、蘇永剛打印全套競賽文件,與張峰、何越月5.1節間認真學習消化 |
|
|
完成 |
10/11 |
5.1-5.4 |
1、參加系部電子設計與制作競賽的6個隊在電子學會場地進行制作,胡遠望順便查看進展情況 2、蘇永剛、張峰與何越月5.1節間認真學習消化競賽文件 |
|
|
完成 |
11 |
5.5-5.10 |
1、落實場地環境、儀器、電腦、網絡 2、落實學生劃轉,學生進場 3、PCB加工說明文件編制輔導(陳必群) 4、電源項目整機完成,工藝文件編寫完成 |
陳必群 胡遠望 |
爭取蘇永剛、張峰與何越月到位 |
1.2.4完成 3因學生外出購置器材,未完成,轉為12周完成 |
12 |
5.11-5.17 |
1、落實學生停課或半停課 2、工藝文件編制點評與指導(陳必群為主) 3、工藝文件修改 4、6隊提交整機與文件,準備評審 5、收齊全國大學生競賽歷屆賽題與能收集到的各省賽題 |
陳必群 胡遠望 |
蘇永剛、張峰與何越月到位 |
至5.14已完成1、2; 結轉PCB加工說明文件編制輔導完成 |
13 |
5.18-5.24 |
1、完成超聲波項目(胡遠望為主) 2、報名資料填寫準備(胡遠望為主) 3、集中分析全國大學生競賽歷屆賽題與能收集到的各省賽題 4、相關知識點學習與指導 |
陳必群 胡遠望 |
蘇永剛 張峰 何越月 |
|
14 |
5.25-5.31 |
1、王衛平來校指導(2天) 2、完成電子秤項目(重點?。?/span> 3、相關知識點學習與指導 4、競賽現場工作環境的5S要求(陳必群) |
陳必群 胡遠望 其他 |
蘇永剛 張峰 何越月 |
|
15 |
6.1-6.7 |
1、完成第四個項目 2、相關知識點學習與指導 3、與其它學校交流(模擬賽?) |
陳必群 胡遠望 其他 |
蘇永剛 張峰 何越月 |
|
16 |
6.8-6.14 |
1、完成第五個項目 2、相關知識點學習與指導 3、與其它學校交流(模擬賽?) |
陳必群 胡遠望 其他 |
蘇永剛 張峰 何越月 |
|
17 |
6.15-6.21 |
1、賽場情況應變指導(秦益霖) 2、PPT制作模擬 3、可能的答辯環節模擬 4、準備上路 |
陳必群 胡遠望 秦益霖 其他 |
蘇永剛 張峰 何越月 |
|
18 |
6.22- |
GO! |
|
|
|


SB318專用集中訓練室場景


學生完成的項目1整機和文件

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留下的痕跡
正所謂天道酬勤,那一年比賽結果遠高于預期。三位學生以總分第7的成績進入了前9名的答辯復試,最終獲得了第8名(二等獎的第2名),與一等獎僅一步之遙。但這已是江蘇省四個參賽隊中的最好成績,遠遠超過了無錫職院、蘇州園區職院與南京工業另外三支江蘇省代表隊。據賽項總結材料顯示,我們的電路設計、PCB設計、工藝文件編制以及組裝質量等都是滿分,僅是編程有欠缺導致功能未能全部實現。
這也是常信院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獲得的第一塊獎牌。
2009年6月28日比賽結束的當天,我在QQ空間是這樣記錄的:以總分第7名的成績進入答辯環節(共有9個隊進入答辯),爭奪6個一等獎的名額,最差也是二等獎了。29號9點后的頒獎會上就會知道最終結果。但是能不能得到一等獎對我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已經遠遠超出我的預計目標。我所有的付出終于有了足夠的回報!在江蘇的4個隊中成績是最好的。我們的PCB設計、組裝、設計文件編制、工藝文件編制得分都是絕對高分。充分證明這方面的訓練方法是有效的,當然我所指導的兩個學生也是絕對好樣的!還有那些值得永遠感謝的給我們無私幫助的可親可敬的人?。?!其實我們的整體實力還是比較弱的。沒有學生的選拔與訓練機制,也沒有指導教師的選拔機制。才會在所有參賽的60個隊的指導教師中有一個二級學院的副院長,這個級別事實上在所有指導教師中是最高的,有誰會像我這么傻B呢?!2009年的6月,曾經與3個學生、1個老師共同痛苦度過,而且最終有了一個較好的結束!天津,永遠難忘的2009年6月28日?。?!
2009年的參賽,我有緣結識了很多高職院的同行,并都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他們也為當時我負責的國家示范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建設帶來了很多寶貴經驗。
二、為常信院獲得第一塊國賽金牌
2010年學校其它兩支隊伍參加了“嵌入式”和“樓宇”賽項的國賽,獲得了2個三等獎。
2011年我和李亮亮老師參加了芯片級檢測維修與信息服務國賽賽項,那一年的訓練完全是在有2009年參賽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指導與訓練有條不紊,指導和訓練極為細致。李亮亮是一個既陽光又聰明的年輕人,他對訓練平臺的研究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陳霞也和我一起多次進行了信息服務的演練,楊誠與趙佩華大力支持并提供了有效資源。即使是到了天津現代比賽前一天,在賽場外冠名企業的展板上,我們也仔細觀察并推測出了比賽用主辦型號,當晚繼續針對性強化訓練指導。
比賽結果超出了獲得二等獎的預期,獲得了6個一等獎中的第6名。但這也是常信院在國賽中獲得的第一塊金牌,鄧校長以及其他校領導都感到了天津慰問慶賀。雖然我和李亮亮以及學生當時也很興奮,但是似乎那種快感稍縱即逝。
三、蟬聯金牌夢想破滅
2012年我和李亮亮繼續參加電子產品檢測與維修(芯片級)賽項國賽,目標蟬聯金牌,為此還把已經在頂崗實習的2011年獲得一等獎的那兩位學生招回來繼續訓練參賽,當時國家還沒有已經獲得一等獎的選手不能再參賽的規定。
訓練指導總體上依然很努力,但是那一年我到了天津駐地,居然發現邊上就是天津的大悲寺,感覺頓時大大的不好。比賽當天,在指導教師休息室待到比賽時間的一半感覺到巨大的恐慌,一人先行搭車回了賓館。比賽的結果令人沮喪,學生居然在比賽現場燒毀了主板,最后僅獲得了三等獎。李亮亮的失落感至今記憶猶新,當然2016年他的失落感有甚于2012年,這是后話。
事后總結,燒毀主板的原因責任在于指導老師沒有考慮到CPU風扇的安裝形式可能發生變化,也就談不上指導。當然也反映出了學生臨場的應變處置能力存在不足。
然而,我當時想到最多的只是: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多。人在做,天在看,蒼天饒過誰?
苦楚一笑而已。
四、2016年重回國賽
2012年底因工作變動,我離開二級學院,調到了學校質量評價與監控部,與國賽再無關聯。2014年李亮亮和陳霞指導學生參加了電子產品芯片級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國賽,但是居然沒有得獎。這也成為我對李亮亮常開玩笑的笑柄,雖然李亮亮今天已經是芯片級檢測維修圈內全國最頂級的專家了,還沒有之一!
2015年底又因工作變動,我調回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擔任院長?;氐蕉墝W院,總要拿點東西出來亮亮相。當年和李亮亮又重操舊業,參加芯片級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國賽。兩人發奮圖強,夢想東山再起,悉心指導訓練,信心爆棚。
比賽結束當天晚上,評分結束后的結果傳來,是六個一等獎中的最后一名。到現在還記得李亮亮當時興奮得一巴掌把桌子拍得震天響,豪情頓起,狂喝啤酒接受揚州工業等院校老師的祝賀??墒?,直到凌晨我都接收不到任何人對我的祝賀,那種莫名的恐慌感又來了。第二天閉幕式上果然我們變成了二等獎的第1名,是因為當年報名參賽的為55個隊,實際參賽的只有53個隊,按一等獎10%比例,四舍五入后只能有五個一等獎了。閉幕式結束,滿世界找不到李亮亮,最后發現他在一個角落的臺階上席地而坐,頭都快埋到了兩腿之間。那種失落,那種痛苦,那種郁悶,其他人即使在這種狀況下恐怕也未必會有。
國賽結束,我開始重點抓2016年大學生電子設計省賽,羅錦宏、陸???、張亞等一批老師很給力,當年拿到了TI杯以及5個一等獎,這種成績在常信院是史無前例,估計也是后無來者了。
五、金牌三連冠
后面的故事波瀾不驚,沒有懸念。李亮亮的技術能力日飛猛進,圈內影響力爆棚,到2017年已經是全國數據恢復及板卡維修領域的最頂級專家,我個人的閱歷、經驗與組織管理能力也到達了新的更高層面。從2017到2019年,我跟隨李亮亮指導學生連續三年獲得了電子產品芯片級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國賽的一等獎,其中2018年與2019年連續兩年獲得了第一名。2019年李亮亮還直接負責了江蘇省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國賽集訓隊的訓練組織及具體指導,當年江蘇參加國賽的4個中職隊獲得了3塊金牌,創造了該賽項江蘇隊的最好成績。
同時,電子學院的杰出人才培養體系在我的傾力支持與組織下也已建立健全與有效實施。在2018-2019兩年間,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在光伏、集成電路等國賽新賽項都獲得了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也獲得了2項一等獎,這些也都是對常信院而言是突破性的成績。
坦白而言,我和李亮亮現在對國賽已生退意,畢竟技能競賽不是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部。此外,李亮亮取得的成績及作用如此顯著,學校也無法給其低職高聘,對其校外開展工作帶來不便。當然,這個也就只能在此說說而已。
這個故事就說到這里。
對學校的工作而言,這些實在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也許早就被遺忘與清掃。
但卻是我對學校的情懷,也將是我終生不滅的美好記憶。(文、圖、朗讀/陳必群 審/趙宇萱)
——“升格二十年·我的常信夢”文學類優秀作品展播系列(二十)